

-
首页
-
解决方案
- 汽车营销方向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教学产品
- 实训室建设
- 师资培训
- 竞赛支持
- 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教学产品
- 实训室建设
- 师资培训
- 竞赛支持
-
教学产品
- 汽车营销教学产品
- 虚拟仿真类
- 教学辅助类
- 课程类
- 流程操作类
- 新能源汽车教学产品
- 虚拟仿真类
- 教学辅助类
- 课程类
- 软硬件结合类
-
竞赛天地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国际技能大赛
- 教师竞赛
- 企业职员竞赛
- 全国汽车流通技能竞赛
- 图片集锦
- 视频集锦
-
师资培养
- 师资培训图片集锦
- 师资培训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汽车行业动态
- 职教动态
- 1+X动态
-
1+X证书
- 证书信息
- 培训平台
-
关于运华
- 运华简介
- 加入运华
- 联系我们
- 业务数据系统


-
首页
-
解决方案
- 汽车营销方向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教学产品
- 实训室建设
- 师资培训
- 竞赛支持
- 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教学产品
- 实训室建设
- 师资培训
- 竞赛支持
-
教学产品
- 汽车营销教学产品
- 虚拟仿真类
- 教学辅助类
- 课程类
- 流程操作类
- 新能源汽车教学产品
- 虚拟仿真类
- 教学辅助类
- 课程类
- 软硬件结合类
-
竞赛天地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国际技能大赛
- 教师竞赛
- 企业职员竞赛
- 全国汽车流通技能竞赛
- 图片集锦
- 视频集锦
-
师资培养
- 师资培训图片集锦
- 师资培训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汽车行业动态
- 职教动态
- 1+X动态
-
1+X证书
- 证书信息
- 培训平台
-
关于运华
- 运华简介
- 加入运华
- 联系我们
- 业务数据系统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实现企业与高技能人才无缝对接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元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职业教育任务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制度。学制根据专业不同有2至4年不等。
德国的“双元制”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在于办学体制是以企业为主的双主体形式,培训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运行机制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是“蓝领”的象牙塔。德国“双元制”为其培养了大批高级“蓝领”,德国制造之所以闻名世界,与德国“双元制”教育分不开。因此,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是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以跨界思维完善职业教育的立法和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对“双元制”教育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德国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
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职教框架和体系的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在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校内平台坚持产学结合,职教集团平台坚持工学交替,企业平台实施顶岗实习。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谋生的手段,更是要让学生有尊严、体面地生活,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构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的畅通的立交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以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改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德国的政府、行业联合会、学校、企业之间互相协作,不同的参与者都有各自的任务,有些以市场化的合同条款来规定,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规范和有效运行。其中调控和领航角色由政府担任,主导者是企业,职业学校是参与者,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行业联合会则主要是评价考核和指导。
我们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切实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政府相关部门要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行业商会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和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地争取多方的支持和协助。政府和学校要发挥人力、智力的优势,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帮助;顶岗实习的学生不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带教和监管,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也能培养未来员工感情和忠诚度,带来一定效益;学校要依托校董会或主管部门加强特色和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调整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有很多必须遵循的教学规章,如:教学计划、培训规则、考核体系等。制定时非常重视科学性,出台前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调研和计划,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权威性,同时在执行时也非常严格。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要努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增强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另外,可以借鉴德国的统一考试制度。职校的学生,基于综合素质的要求,公共基础课可以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基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必须参加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和标准参照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商会负责考试和考核,考教分离,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职业上岗证的权威。对未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允许重修或提供参加简单的继续教育培训就业。
四、以高标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它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对专业任职标准、资格认定制度、师资培养模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职业教师队伍,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
尽管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但是还跟不上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教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引进、选拔和培养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加强在职培训,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及开发水平的提高,助推教师成长和发展。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将会培养出更多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整体素质,赶超国际化水平。